生态田园描锦绣 秀美乡村入画来——武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2020-04-13 20:30   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谢章成)2019年以来,武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全面致力绿色崛起”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2019年,成功入选江西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

澧溪镇北湾半岛莲池 蒋德先摄

武宁县新宁镇茗月湾 付欣宇摄

建管同步 乡村颜值大提升

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2019年,武宁“建管”同步推进,在持续深入推进新村点建设的同时,加强长效管护建设,不仅乡村颜值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武宁按照“连片推进、更高质量、生态宜居、长效管护、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建设“五美”乡村目标,坚持“四精”理念,持续推进新村点建设。2019年,共安排省级新农村建设点250个,涉及农户9690户、42511人。高标准打造了新宁镇明月湾、船滩镇沙坪、罗坪镇张坊殿、泉口镇砂岗头、杨洲乡水滩、鲁溪镇张庄、官莲乡鸡公坪、清江乡塘里等一批美丽宜居示范点。为了确保新村点建设顺利推进,武宁县财政按每个省级点9万元足额配套到位,每个自建点安排资金17万元,共计安排县级财政专项资金2650万元。将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资金7000万元及时进入县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到各村点。

在具体推进中,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如316国道沿线的7个示范村庄及20个节点建设,专门聘请武汉知名设计院所,根据村庄自然概貌、区位条件、人文积淀、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着力挖掘建筑、文化、历史、物产等元素,进行整体高标准规划设计,凸显农村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努力实现“一村一景” “一村一韵” “一村一业”;贯彻生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三多三少”建设理念贯彻村庄整治建设全过程,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过多硬化,保护古树名木和古建筑,保证当地生态特色。突出整治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七改三网”基础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根据村庄需要因地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项目,完善村庄公共服务配套。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主次干道和入户便道硬化率、安全自来水入户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垃圾实行专人收集、转运或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在不断优化环境的同时,建立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树立“建管”同步推进理念,落实县级主责、乡镇组织、村级实施、农户参与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切实维护好“新村新貌”。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管护员机制,加强对生态管护员培训和监管力度,切实抓好村庄卫生保洁、沟塘清淤、绿化养护、村内道路养护、公厕管理、体育休闲设施等工作。今年在罗坪镇长水村、澧溪镇北湾村开展了“智慧云眼”建设试点,对村内村容村貌、污水设施运行、垃圾治理和管护员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管控,推进长效管护信息化。积极引导农户缴纳保洁费,收费面已达到90%以上。

鲁溪镇高山辣椒产业 范德才摄

优化布局  农业产业大提升

武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按照“一核四园”的发展思路,以“两茶两水三花”为重点,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路径,因地制宜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大提升。

“一核”即宋溪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四园”包括杨洲、罗坪休闲养生农业示范园,巾口、官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澧溪、甫田花卉苗木示范园,清江、石渡、新宁镇瓜果产业示范园;“两茶”指油茶、茶叶,“两水”指优质水果、水产品;“三花”指荷花、菊花、玫瑰花。目前,打造出了宋溪镇、澧溪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巾口乡、杨洲乡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武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特色的七彩产业,更是显得绚丽多姿。如以红辣椒、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等为代表的“红色”产业。全县红辣椒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辣椒产量达6000吨,晒干辣椒约1000吨。红心猕猴桃面积达2500亩,产量750吨;红心火龙果面积800亩,鲜果产量达1200吨。“七彩产业”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格局,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在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就近就业达3万多人次。

为了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效应,武宁大力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协会。至目前为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成立了武宁县蜂业协会、武宁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武宁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如鲁溪镇双新高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辣椒、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种植及加工,注册了“高山辣椒”商标,走出一条适合高山气候的“科技+基地+合作社”农业发展模式,不但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它的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武宁对外推介的一大品牌。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武宁以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目标,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13个,有机农产品再认证三个,江西太阳红茶业有限公司、江西清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通过SC认证。江西太阳红茶业有限公司在2019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茶叶评比金奖。

同时,大力推动“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推进乡镇电商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目前,武宁县农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全县建立了33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武宁县益农社农产品运营网点遍布城乡,电商运用越来越广泛。

新农村新气象

因势利导  乡风文明大提升

乡村振兴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也是重要内容。武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等举措,不断提升文明乡风和农村群众文明素养。

农家书屋

建立了武宁县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全县移风易俗工作队伍,各乡镇、各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及各级文明单位安排了专人负责,上下联动有效推进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制定下发了《武宁县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2019年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武宁县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工作操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倡导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把倡导节俭之风、推行厚养薄葬作为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来抓,明确了红白事务办理流程及标准,农村风气为之一新。

为了有效推进移风易俗,武宁采取了系列有力举措。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把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纳入文明村镇考核,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成功创建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02个,创建率为50%;组织所有农村党员干部签订《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积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移风易俗的带领者,以身作则引领社会新风尚。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星级文明信用户”“文明家庭”、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评选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活动;加大公益广告进乡村工程,全县各乡镇均设计制作一批移风易俗主题公益广告,打造了乡风文明宣传栏和移风易俗文化墙,积极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信用户、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县道德模范宣讲团成员不定期深入到乡镇、村(社区)开展专题理论巡回宣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媒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有效营造全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武宁持续通过实施推动移风易俗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六个一”目标(一部村规民约、一个红白理事会、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个乡风文明宣传栏、一批文明示范户、一支乡贤志愿服务队)。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入户宣传等形式,全县183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在醒目位置已全部上墙公示;各行政村或自认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目前基本实现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已建成的红白理事会办事场所390多个;高标准建设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县已建有20个乡镇文化站、65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83个农家书屋,191个村级文化广场所;结合推进公益广告进村工程,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爱家乡,大力营造乡风文明良好氛围,目前全部安装了乡风文明宣传栏;全县评选星级文明信用户1320户,有13户村民荣获市级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出县第一届文明家庭10户,第三届道德模范21人;各地从本村外出精英、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创业人士和外地人在本村工作、就业等群体中发现和培育新乡贤,成立“乡贤志愿服务队”,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助力移风易俗行动。目前为止,各地成立乡贤志愿服务队200多个。

生态田园描锦绣,秀美乡村入画来。武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呈现出颜值美、产业兴、乡风淳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农村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建设基础。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通报表扬106个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武宁县榜上有名。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