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于都县罗江乡新屋村接连下了几场大雨,71岁的赖如华趁着雨小了些,来到自家老屋前检查。只见他绕着土坯房走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墙壁上的字和漫画,确认没有被雨水破坏。检查完,赖如华终于放下心来,他说:“这些红军标语和漫画可千万不能有事!”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资本家压迫工人”“反对地主剥削贫农”……墙壁早已泛黄,黑色的标语仍然醒目。墙壁上的27条标语和4幅漫画,在赖家人长达90余年的接力守护中得以保存,这是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
1932年,红军第三十八师攻打赣州时,在新屋村有过短时间的休整,赖如华的祖父把12名红军战士迎进了家门。“当时,我们家有两栋房子,西边的两层围屋都让给了红军住。”赖如华曾听父亲说过。
在当时,标语、漫画是最方便、最广泛的宣传手段,收效非常之广且迅速。红军战士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宣传标语播撒革命火种。那一年,赖如华的父亲赖厚祥年仅11岁,正是学习写字的时候。在征得赖家人同意后,红军班长南志俊便以墙壁为黑板,教起了赖厚祥认字、写字,标语和漫画便是那时候留下的。
于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三军三十八师一百一十四团机关枪连南志俊”的落款和“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的落款时间,永远留在了土坯房的墙壁上,也深深刻进了赖家人的心里。
▲赖如华为记者讲解红军留下的画。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你看墙上的漫画,这边画的是‘南京政府的洋房’,那边是‘老鼠和白兔’,它们都刻画了当时反动派的丑恶形象。”土坯房外,赖如华带着记者一步一看,一步一讲,他感慨地说:“如此生动的画,能保留下来真好,也真不容易!”
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敌人在苏区实行了白色恐怖。“听说跟红军有关系的东西就要通通烧掉”“有关系的老百姓大概也要遭殃”……一时间,村里人心惶惶、气氛沉闷。
赖家人不想毁掉红军标语,又担心自家的安危,便连夜到山里挖来黄泥抹在墙上,将标语和漫画掩盖起来,让敌人发现不了墙上的“秘密”。村民都知道赖家墙上有红军的标语和漫画,但是没有一个人泄露出去。就这样,赖家躲过了敌人的追查。
新中国成立后,赖厚祥立刻和家人一起,刮洗黄泥浆,刷新标语、漫画,赖家人隐藏多年的“秘密”终于重见天日。
▲老屋墙上的红军标语。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革命胜利了,村里的生活也变好了,那位叫南志俊的班长却了无音讯。赖厚祥常看报纸、听电台,想要找到南志俊的消息,却一无所获。2009年,赖厚祥去世了,生前他一直住在这栋土坯房里,守护着老屋,守护着墙上大哥哥教他写的字、画的画。弥留之际,赖厚祥还在念叨着当年教他写字的红军大哥南志俊。
“虽然我们现在住进了新房子,但是赖家的守护永远不会变,赖家的子子孙孙会守护好这些标语和漫画。”如今,赖如华继承了父亲的守护。赖如华的孙子正在读大学,他也会继续把老屋守好,把老一辈的故事和精神传下去……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