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涵养初心使命,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红色文物映初心》系列短视频,通过讲述一件件文物背后蕴含的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感悟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党员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
第六期由寻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琳为大家讲述《六个铜脸盆》的故事。
今年76岁的潘其柱
家中有个意义特殊的物
十分珍
是他爷爷传下来
保留到现在有90多年历史了
这些年有很多人出高价收购
他爷爷和爸爸都不同意
再多钱也不肯卖
这就是潘其柱口中的“传家宝”
一个外观十分普通
还有些氧化破损的铜脸盆
这个铜脸盆
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为什么值得潘其柱一家
保存90多年呢
这要从一次重要的会议说起
1928年12月,国民党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扭转不利战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但连续半个月,红四军遭遇多场败仗,危在旦夕。
当时处于
最困难、最无助、最迷茫的
“冰点时刻”的红四军
来到寻乌项山罗福嶂
召开了一次
改变中国革命进程的会议
史称罗福嶂会议
寻乌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曾令忠:
罗福嶂会议是红四军下井冈山到创建中央苏区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启了建立中央苏区的征程。在这次会议上,红四军作出了全军向吉安东固进发、将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建制、一切权利归前委等重大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
说在项山找到了一根洋火
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红四军刚到罗福嶂时
村里的大部分村民受反动宣传影响
都吓得躲进了山里
当村民们看到
红军住在百姓屋檐下
却没有一个红军上了老百姓家的床
进了百姓的私房
还把每家每户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支红军队伍
就连喝一碗水也会支付一个铜板时
老百姓从心里由衷地感受到
红军是自己的队伍
纷纷下山自发加入到拥军队伍中
潘其柱的爷爷潘叶茂和叔公潘叶番
就是拥军队伍中的成员
他们主动给红军烧火做饭
为红军提供帮助
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村民潘其柱:
那天早上红军走的时候,一个红军战士就到我们家里,拿了一个铜脸盆,到我们家里跟我爷爷讲,他说老潘啊辛苦了,辛苦了你们,其他我们又没有什么报答你们,他说送一个铜脸盆给你们家留个纪念。
我爷爷不肯收啊,红军战士就这样说,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个留个纪念,就感谢你们这几天帮助我们,这么大的帮助,最后我爷爷就把这个铜脸盆留下来,一直保存到现在。
因为群众不收红军的钱
红军在撤离罗福嶂时
只好留下一些棉袄、刀和铜脸盆等
作为报酬送给群众
据史料记载
铜脸盆在红军行军打仗时
被称为“百变铜盆”
累了可以作为凳子用来休息,下雨时可以拿来作为斗笠,战斗中还可以当作钢盔来使用,平时用来煮饭、烧水、炒菜、洗脸,开会时还可以当鼓来敲……
据老一辈村民反映
同样尺寸大小的铜脸盆
红军当时在罗福嶂留下了6个
村民们都珍爱有加
像“传家宝”一样
留存在家里传给后人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6个铜脸盆
生动诠释了
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
充分展示了党和红军
纪律如铁、爱民如子的信念初心
在那艰苦卓绝年代
正是有了同人民群众的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
伟大胜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要上好党的纪律“必修课”
锤炼务实清廉工作作风
传承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
着力建设美丽寻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寻乌篇章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