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到希望、从被困到发现再到营救,21岁的张锐,经历了人生中最惊险最害怕最难忘的18小时。张锐说:“要是没有被发现,后果难以想象。”
彻夜搜寻未果
7月23日晚,下班回家的张美艳发现儿子张锐不在家,于是拨打了张锐的电话,可一直无人接听。想到孩子最近总是游泳,于是来到防汛码头,沿着江边寻找,只找到张锐的衣服和鞋子。
看到儿子的衣服以及对着江面哭泣不止的妻子,张华明立即报了警。“通过调取监控,发现傍晚时分,6点多钟,孩子在防汛码头这边游泳,之后就找不到上岸的画面。”
这时,张华明的心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还请了蓝天救援队在附近水域搜寻。
防汛码头旁,停泊着大型水上应急救援工程船“中国应急·九江号”。“23日晚上,我接到信息,说有人在附近游泳,但找不到人了。”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水上抢险救援大队负责人李海权连夜赶到防汛码头,组织人员和蓝天救援队队员一起搜寻。
“一直搜寻到凌晨2点多钟,没有找到。”张华明告诉记者,搜寻过程中,他的妻子数次哭到晕厥。
7月24日一早,张华明夫妻又继续沿着长江岸边搜寻。“哪怕只有一丝可能,也要找下去。”
微弱的求救声
在附近水域没有搜寻到人,李海权没有回家,而是回到“中国应急·九江号”。“我晚上几乎没睡,一直在分析这附近的水流情况。”
李海权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小在江边长大,比较熟悉水情。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一直在想搜寻地点,并主动联系了上港集团。
“24日一早,我就赶到防汛码头,和李海权一起再次翻看监控。”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滚装码头负责人余慧峰告诉记者,他们一起看了一个多小时,决定再到附近水域搜寻。
就在走到引桥处时,李海权突然停住了脚步。“你听,好像有求救声。”李海权、余慧峰以及轮机长仔细辨听,果真听到非常微弱的求救声。
李海权迅速返回“中国应急·九江号”,启动快艇,绕到桥底。发现引桥桥墩与桥面连接处有声音发出,通过手电筒探照,发现确实有被困人员,且被困在极其狭窄的缝隙里。
“他被困在桥墩与桥面连接处的缝隙里,通过桥面看不到,沿着引桥边也看不到。”李海权说,得乘坐快艇浮在江面,沿着引桥边,用手电筒往中间探照,才能看到一点点情况。
经过交流,得知被困人员正是张锐。李海权赶紧询问张锐身体状况以及被困环境,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支队长徐麟。
此时,张锐已经被困13小时,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经验丰富的李海权第一时间将“中国应急·九江号”上的面包、生理盐水、救援服等,通过缝隙给了张锐,并不断安抚张锐的情绪。
多方合力营救
接到信息的徐麟迅速带领队员赶往防汛码头,通过探查,发现被困位置处于桥底中段,底下水流湍急,且有暗流。
此时,张华明夫妻也从下游搜寻位置赶到了防汛码头。“我们到的时候,看到很多救援人员围着引桥,有应急人员、有消防人员、有公安人员,都在想办法救我儿子。”
记者赶到时,看到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顶着烈日,在桥面上商量救援方案。于是,记者与救援人员一起登上快艇,通过缝隙了解张锐情况。
救援人员经过多方尝试,仍然没有办法将张锐救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锐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
“对于救援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徐麟迅速联系深潜队,想通过水底探查,将张锐从急流中救出。在等待深潜队的过程中,李海权一直在快艇上关注着张锐的情况。
11时许,深潜队赶到了现场。没有片刻耽误,队员迅速换上潜水服,通过上游潜入江底探查情况,在探查到张锐被困的具体位置以及江底情况后,立即上岸商量营救方案。
11时45分,2名深潜队员第二次潜入江底。徐麟、李海权以及水上抢险救援大队队员们按照方案,分工明确,有的在快艇上、有的在引桥上,定位、牵绳、喊话……
岸边,聚集了很多关注此事的市民。
12时33分,被困18小时的张锐成功获救,并被迅速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检查。
在张锐被救出的那一刻,他的母亲泣不成声,一个劲儿向救援人员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
16时许,记者联系到张锐的救援医生熊鹰。“患者呼吸、血压均正常,生命体征平稳,身上有多处擦伤。”熊医生说道。
正在输液的张锐告诉记者,他是在游泳的时候,被急流卷进了桥底缝隙。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