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一位基层干部生命的姿态
追记为救落水群众牺牲的江西乐平市众埠镇副镇长朱如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赖星
当人们找到他时,已过去17小时。
看到他生命最后时刻的姿态,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热泪。
那是向前游动的姿态,他在牺牲前被洪流一次次冲倒,又一次次游向受困群众。
50岁的朱如新生前是江西乐平市众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今年4月3日,他在防汛巡查时为救落水群众,跳入汹涌的洪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日前,朱如新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
没有人生而伟大,只是有人甘愿做出伟大的牺牲。透过亲朋和同事的回忆,可以感受到朱如新为他所热爱的人们所交付的全部。
“一次次被冲倒,又一次次游向被困群众”
时隔近一个月,方家村几乎已恢复到洪水前的模样。
春耕时节,满目青翠。只有不远处的田野中,一道长约三十米的车辙印以及乡路旁低头可见的祭祀花束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朱如新烈士的牺牲之地。
4月初,雷电、强降雨、狂风接踵而至,方家村的道路、桥梁被上涨的河水淹没。
作为镇里驻村干部,朱如新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受灾情况。
4月3日上午10时许,一辆载有4人的面包车不顾劝阻,强行通过危险路段时被突发的洪水冲下路基。
“快救人呐!有人落水了!”听到有人呼喊,朱如新和村支书方光明连忙赶来。
眼见洪水就要没过车顶,朱如新来不及多想,将手机递给方光明,让他赶快求援。
话音未落,朱如新便跃入水中,向落水车辆游去。“水太急了,他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在方光明哭着拨打电话求援时,体力不支的朱如新被洪水淹没。
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立刻展开搜救。驾驶员获救,剩余3名乘客已经遇难,朱如新却不见踪迹。
前来增援的上千名搜救人员以落水车辆为中心,将水面搜寻范围扩大到河流下游5公里。
人们都在期盼,从小在鄱阳湖长大、水性极好的朱如新能平安归来。
次日凌晨3时许,洪水逐渐退去,搜救人员在距落水车辆约20米处找到了他的遗体。
“溺水者的手通常都是胡乱挥动,他却始终保持向前游动的姿态,似乎在意识失去之前还想着救人。”参与救援的乐平蓝天救援队队员何安生回想起找到朱如新时的情景,强忍着泪水。
“没有梯子,朱镇长就让我踩着他的肩膀上”
为救群众,朱如新不止一次以身犯险。
2022年6月,乐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汛情。处于多条河流交汇处的众埠镇险情不断,多个村庄被淹。
朱如新来到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和救援人员一起寻找、转移被困群众。
循着求救的声音,他们发现85岁的叶水英被困在二楼,此时水已有3米多高。
“当时情况紧急,没有梯子,朱镇长就让我踩着他的肩膀上去救。”参与救助的村民王金众说。
朱如新就这样一次次用肩膀扛起救援人员,救下多名受困群众。
洪灾,让乐平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为提高抵御洪灾的能力,江西在今年启动建设乐平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迫在眉睫。
但一些群众不理解、不熟悉相关政策,存在抵触情绪。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老百姓‘亲’,你冲他发火,他都不发火。”方家村村民方长根起初也一度反对搬迁。
搬迁划不划得来?建新房钢筋、水泥、砂石多少钱,工钱够不够?朱如新算得比村民还细。
算到最后,村民心里敞亮了,纷纷签字表示支持工程项目建设。
方长根提起往事,有些酸楚。
他在朱如新牺牲前就为其写下了“人民公仆”四个字,但还没来得及送到老朱手上,便传来噩耗。
朱如新牺牲次日恰逢清明节,当天下午,数百名群众冒雨自发来到他牺牲的地方献花纪念。
淳朴的百姓以自己的方式,把朱如新记在了心里。
“直到抬手敲门时,才想起老朱不在了”
“咚咚咚……”
数天前,张占科像往常一样敲响了老搭档的办公室,想和他商量卫星图斑整改工作。
见没有回应,他愣了愣神,顿时眼眶湿润,“老朱已经不在了”。
张占科是众埠镇二级主任科员,负责镇村规划工作,朱如新既是他的分管领导,也是工作上的好搭档。
“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朱如新牺牲后,那些两人一起工作的片段如蒙太奇般在张占科面前一一闪现:
去年4月的一个暴雨天,一起到两县交界处的河东村委会处理山林纠纷,及时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村民以守护“风水”为由,到采石场阻扰矿山修复,两人便挨家挨户做通村民工作。
同事们都说,老朱在,心就安。
朱如新在基层一干就是27年,经验丰富、办法多,无论是村民还是同事都很钦佩他。
对众埠镇副镇长张小康来说,朱如新还是一位好师傅。
张小康是名“90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在礼林镇。朱如新时任礼林镇党委委员,一老一少不仅是上下级,还是师徒。
有一回,张小康发现自己的办公桌旁多了水果、牛奶等许多“礼物”,第一反应是“有群众来送礼办事”,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他连忙和师傅汇报:“不得了,好像有人来贿赂我。”
朱如新听罢,笑着说:“大胆吃,那是我买给你的。”
原来,朱如新发现张小康时常深夜加班,便买来东西给他补充营养。
跟着这样的师傅做事,张小康觉得再累再苦,也心甘情愿。
有时,朱如新也像一位“唠叨”的长辈,时常讲起年轻时的故事。
说得多了,张小康已能背下来。
多年前,朱如新到一家小煤窑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被恶势力人员拿刀威胁。
“怕吗?”张小康问他。
“怕肯定怕,但不能怂。”朱如新解释说,“这是面子问题也是原则问题,如果服软,‘口子’开了,以后的工作就难做了。我们虽然妨碍了他们的利益,但是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想通了这点,你做工作就有底气了。”
在后来的工作中,张小康一直牢记朱如新的教诲。
“师傅不会讲大道理,但每每想起他的话,我就感觉很有干劲。”张小康说。
“初相识,相中的就是他的善良”
“我特别后悔和你相识,如果没有相识,你就不会跟我结婚,你就不会调到乐平工作。我生气时想过千万个我们分开的理由,就是没想过你用这么一个‘辉煌’的理由不再出现……”
这是叶爱英在丈夫朱如新牺牲后写下的一段话,诉说着无人可解的思念。
夫妻俩是大学同学,两人初相识,她便看上了这个“傻小子”。
那时,同学们结伴骑自行车外出游玩,十多公里的山路,去时下坡路多,男生都愿意载女生一程,返程时女生们则被冷落一旁。
就在这时,朱如新主动提出载上叶爱英。
“我们连对方名字都还不知道,他就愿意载,我觉得这个男孩子热心肠、有担当。”叶爱英说。
在妻子的印象中,丈夫平常在生活中是有点小磨蹭的人,“但是在跳入洪水的那一刻,他肯定没有丝毫犹豫”。
朱如新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他的电话号码,很多群众都知道。群众打电话不分时间点,有的晚上十一二点打,有的在凌晨四五点打,有时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半夜响起的铃声,还时不时惊扰着叶爱英,让她也难安眠。
有一次,一户村民打来电话抱怨,自家厨房被另一户的树挡了光线。双方各不相让,朱如新为此跑了很多趟去做两家的思想工作,纠纷最终得以解决。
“当时我很不理解,为了这么件小事也值得这么跑?”叶爱英事后想想,当初相中老朱,不正是看上了他的“热心肠、有担当”嘛。
这些天,叶爱英常常静静地坐在家里翻看家庭合影。其中一张照片,朱如新一手提着妻子的包,一手拿着妻子和女儿的外套,看着母女俩在前面合影,幸福的笑容在他脸上荡漾开来。
今年初,不擅长用言语向妻子表达爱意的朱如新,买来玫瑰种子在家种下。
叶爱英见状,忍不住打趣:“你认不得玫瑰,必是被骗了。”
经过一个春天的细心呵护,玫瑰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似故人来……
责任编辑:李珊
举报电话:0792-2781222